
你到底去過幾個啊?這些地方你也踩點了嗎?
有時候滑IG、翻朋友限動,真的會開始懷疑人生:「欸?這不是我上個月才去的景點,怎麼他拍起來比我還美?」或是「這咖啡廳不是上禮拜才剛開幕?怎麼已經滿桌了?」結果一查,才發現自己根本還有一大串待去名單沒動,這種落後感,懂的都懂(笑)
所以這篇不是什麼「嚴選10大必去景點」,也不是要教你怎麼拍網美照,而是想問問你——你到底去過幾個?來對答案一下,看誰才是真正的旅遊狂人!
咖啡廳控請出列
我人生第一個變成「巡迴信徒」的,是咖啡廳。
當年還是學生的時候,跟朋友揪去捷運站附近新開的韓系咖啡廳,一走進去看到那整面的落地窗、奶油白色系的牆面,加上店員長得像男團副主唱(重點放錯),我整個人直接愛上。
從那之後開始會為了咖啡廳特地繞路,甚至只為一杯看起來很浮誇、實際喝起來普通的草莓氣泡飲。朋友笑我說:「你不是去喝咖啡的,是去喝氣氛的吧?」
對,沒錯,我承認(笑)。
打卡景點你打卡幾個?
不管你是台北人還是南部孩子,一定都去過那幾個神點:
- 淡水夕陽
- 九份老街
- 鹿港小鎮
- 台中宮原眼科
- 高雄駁二
- 花蓮貨櫃星巴克
- 台東伯朗大道
這些地方,你一個沒打卡過都說不過去。
不過老實說,我以前超愛打卡,但後來開始覺得每次站在某個超熱門景點拍照,都有種在演一次別人的照片的感覺。尤其當你前面有一堆人排隊在「那個角度」拍完才輪到你時,心裡會浮現「這到底是在幹嘛啊」的OS(然後還是拍了)。
但話說回來,有些點雖然老派,但去了還是會有點小感動,像九份的芋圓,每次吃都還是覺得「哇~有過爽」,所以我後來改成「不為打卡,但還是要吃」的信念在旅遊。
網美景點 vs 真心喜歡的地方
大家應該都曾經被什麼「秘境、仙境、神隱系」的景點燒到爆,結果到了現場才發現照片是靠濾鏡活著,現場不僅人爆多,還熱得要死。這時候就會開始思考人生選擇:「我到底為什麼不去附近的便利商店買冰淇淋?」
但也有一些地方,意外讓人很喜歡。像我曾經誤打誤撞走進一個台南的小巷子,裡面有間小書店兼手作雜貨店,老闆還會泡茶請你坐下聊天,聊到最後我竟然買了一本我平常根本不會看的詩集。
這種地方雖然不熱門,但卻會讓人記住一輩子,甚至有種「啊這才是旅遊的本質吧」的感覺。
國內小旅行還是國外大爆走?
很多人問我:「你比較喜歡在台灣趴趴走還是出國?」老實說,我兩種都愛。
國內旅行的好處就是方便、行李輕、講中文,隨時說走就走。而且台灣真的很狂,從海邊到山上,一天內可以泡溫泉又曬太陽,吃熱炒又買手搖杯,還不會迷路(除非你跟我一樣方向感很差)。
但出國的時候那種「全世界都不知道你是誰」的感覺,也超自由。我去日本的時候,連在便利商店買飯糰都覺得自己活在日劇裡,什麼小動作都很戲劇化(實際上應該只是太餓)。
誰說旅行一定要很有目的?
有一次我朋友說他出國一定會排滿行程,每天至少要跑四個景點,不然就覺得「不值回票價」。我聽了覺得超累,因為我完全相反。
我很愛那種一早起來沒安排行程,然後穿拖鞋走到巷口吃早餐,接著看看地圖想:「今天來去這邊好了」,就這樣漫無目的地走。
這種自由感,對我來說就是旅行最迷人的地方。
旅行回憶裡的小劇場
你有沒有在旅行中經歷一些很瞎但超好笑的事?我有一次去台南騎腳踏車,結果走錯路走進婚禮現場,還因為太尷尬裝成親戚坐下喝喜酒(←超荒謬但我真的做過)。
還有一次在日本搭錯電車,坐到一個沒有人下車的站,結果剛好下大雪,我乾脆就在那邊拍雪景拍了半個小時,還交到一個也迷路的韓國朋友,兩個人最後一起搭錯回去。
這些事雖然當下會覺得「我到底在幹嘛」,但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好笑到不行。
來~看你是旅遊新手還是地圖精靈?
來個非正式排行榜:
- 去過1-5個點:入門級,還有好多路等你走
- 去過6-15個點:中階玩家,懂得怎麼避開人潮
- 去過16-30個點:熟手級,一定有私藏口袋名單
- 去超過30個點:旅遊神獸,懷疑你是不是在地導遊
你是哪一種?留言給我看看!
每個人的旅遊風格都不一樣,有人追打卡、有人喜歡發呆,有人喜歡踩點拍美照、也有人只想吃在地美食。
不管你是哪一種,只要有走出去、看見不同的風景,都是屬於你的故事。不用跟別人比打卡數量,不用強迫自己每天打卡到爆,旅行有時候就像生活,找到自己喜歡的節奏就好。
你咧?你去過幾個?留言跟我說說你最難忘的旅遊地點,搞不好我們剛好都在那邊踩過同一塊地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