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人過夜轉機凌晨機場不害怕
凌晨兩點,一個陌生機場。身邊只有偶爾閃爍的販賣機燈光和冰冷的金屬椅子。旅館太貴,航班太早,我只能選擇在機場過夜。
說實話,一開始我也很抗拒。誰想在公共空間抱著行李過夜?但當你旅行次數多了,總會遇到幾次這種「沒得選擇」的夜晚。後來我就慢慢發展出一套自己的生存術,也慢慢變得沒那麼害怕。這篇文章,就是要和你分享一個人過夜轉機的實戰攻略,也分享一些我的親身經歷。
1. 安全第一,選好地點很重要
以前第一次在東京羽田機場過夜,年輕天真,以為只要找到空椅子就能安心睡覺,結果半夜被巡邏人員叫醒,說那邊不開放過夜。後來我學聰明了,每次轉機過夜前,我都會先查清楚:這個機場是不是24小時開放?哪些區域是可以讓旅客短暫休息的?
最理想的位置,是靠牆、燈光明亮、人流穩定的地方。千萬別貪圖僻靜角落,那反而比較危險。像新加坡樟宜、韓國仁川、香港機場都有設計良好的休息區域,但還是建議提早找好地點卡位。
另外,行李放身邊還不夠,我會把背包背帶繞到手上,或是扣在椅背上,有時候還會用小登山扣把拉鍊鎖起來。小動作但安心很多。
2. 小睡策略:會睡才能活下來
如果你像我一樣,對陌生環境非常敏感,很難真正入睡,那你需要的不是睡得香,而是睡得安心。我習慣準備帽子、口罩,戴起來有種「與世隔絕」的安全感,別人看不到你臉,你也不太會注意到周圍目光。
頸枕是神器,雖然有點佔空間,但比起落枕或脖子痛醒,還是值得帶。手機鬧鐘我會設兩個,一個早醒、一個保險,以免錯過登機。
有一次在吉隆坡機場,我睡得太熟,真的差點錯過登機,從那之後我就不敢不設多個鬧鐘了。有睡眠習慣用品(像是耳塞、小毯子)也可以帶,尤其是長途飛行後轉機,休息品質影響很大。
3. 保持聯繫,讓人放心
一個人旅行最怕什麼?不是遇到壞人,是遇到事卻沒人知道你在哪。我習慣一到機場就打開定位,分享給家人或朋友,告訴他們「我現在在哪裡、什麼時候起飛、幾點轉機」。
有時候遇到沒網路的狀況,我就會先切到 Wi-Fi 模式,在機場找免費網路登入。現在很多機場都有免費 Wi-Fi,只是有些要驗證登入,有備無患。
如果你是 iPhone 用戶,記得設好「緊急聯絡人」,真的發生什麼事,別人可以從鎖定畫面聯絡你的緊急聯絡人。這功能平常用不到,一旦需要就會覺得太重要了。
4. 清潔小補給包,提升舒適感
說真的,凌晨在機場洗臉刷牙就是一種奢侈。不是所有機場都有提供舒適的盥洗設備,所以我會準備一包「清潔小補給包」,裡面放濕紙巾、牙刷、小條毛巾、小香水,甚至有時候還會帶旅行用洗面乳。
有次在泰國曼谷機場,整晚悶熱又沒冷氣,我真的靠這包補給包撐過去的。刷個牙,擦擦臉,精神會好很多,也比較能放鬆。
我還會帶一包餅乾和保溫瓶,有食物在身邊會讓人覺得安心,尤其是凌晨肚子餓時,販賣機又全賣光的時候,那包餅乾真的像救命稻草。
5. 小提醒:提前準備不慌亂
這些是我自己過夜轉機多次後歸納出來的小提醒,分享給也可能面對「無處可睡」的你。
- 出發前一定查清楚:這個機場是不是24小時開放?有無休息區?
- 語言不通?準備翻譯截圖:像「我在這裡轉機」、「我要找登機口」這類基本句子,事先用翻譯App截圖存手機裡,有備無患。
- 隔天行程別排太滿:睡不好是必然,隔天建議安排輕鬆點的行程,比如博物館、咖啡廳、或是可以隨意走走的景點,不要硬要去挑戰什麼深山健行。
不是舒適的選擇,但可以是堅強的選擇
轉機過夜,從來不是一件舒服的事。但當你有準備,就不會慌張。你可以用帽子遮住臉、把拉鍊扣上、設好鬧鐘、擦擦臉、啃點餅乾,然後對自己說:沒關係,我可以撐過這晚。
旅行,不只是風景和目的地,更是過程中那些你學會照顧自己的時刻。
下次如果你也得在機場過夜,別怕,就當作是跟自己的一場冒險練習。
你會發現,你比自己想的更堅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