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女生獨旅
在國外生病,才是我最害怕的片段
那次一個人旅行到雅典,本來以為所有挑戰我都準備好了。語言不通?我有Google翻譯。迷路?我有離線地圖。吃不習慣?我帶了泡麵。但我萬萬沒想到,我最害怕、也最無助的時刻,竟然是生病。
那天我突然發燒,全身發冷,胃痛到站不起來。天氣悶熱,我卻一邊冒冷汗一邊發抖,只能蜷縮在民宿的床上。手機訊號不穩,附近的藥局早就打烊,整座城市安靜得可怕,連樓下的狗都不吠了。
我想打電話,卻發現根本不知道要打給誰;我想求助,卻連「我不舒服」這句話都講得磕磕巴巴。語言像一堵牆,一道道把我困住。我聽得懂「你好」和「謝謝」,但沒人教過我怎麼說「我需要幫助」。
那一晚,是我旅行以來最難熬的一夜。沒有人知道我在哪裡,也沒有人會突然敲門問一句:「妳還好嗎?」我開始懷疑自己,是不是太高估了「一個人旅行」的浪漫。原來孤獨,不是沒有一起拍照的人,而是在你只需要一杯水、一粒藥時,卻沒人能幫你。
我還記得那晚,我裹著浴巾,坐在廁所的地板上,一邊冒冷汗一邊發抖,痛到不敢動。那時我真的很想哭,可是我又告訴自己,哭了也不會比較好受。
後來我慢慢摸到行李箱,找到幾顆之前搭機準備的止痛藥,還有一瓶幾乎沒開的水。吞下藥後我把手機充上電,把自己包成一球,勉強睡了幾個小時。那個晚上沒有奇蹟,也沒有人出現拯救我,但我活過來了。
隔天退了點燒,我撐著虛弱的身體走到藥局,靠著比手畫腳和翻譯App,買到一些腸胃藥和退燒藥。回到民宿的路上,我邊走邊告訴自己:「以後,絕對不可以這麼大意。」
從那次之後,我開始準備一個「萬一包」——專門為突發狀況準備的小包包。不是很大,但裡面裝著能讓我安心的東西。腸胃藥、止痛藥、退燒藥、OK繃、護踝貼布、感冒藥,還有一雙軟底不磨腳的鞋。更重要的是,一張寫著簡單英文的卡片:「I don’t feel very well, could you reach out to this number for me?」搭配一個信任的朋友聯絡方式。
說起來也好笑,以前的我總覺得旅行就是自由、就是探索,總以為準備太多會破壞那種「說走就走」的浪漫。但現在我知道,那些準備不是在設限,而是給自己多一點餘裕。就像穿雨衣不是期待下雨,而是不想在風雨中淋得狼狽。
後來幾次旅行,我都帶著「萬一包」。不是每次都會用到,但每次看到它,我都覺得自己更踏實、更穩定。我不再那麼害怕突發狀況,因為我知道,無論在哪裡,我都有能力照顧自己。
獨旅教會我很多事,但最深的一課,是在那晚雅典的小房間裡學到的。真正的獨立,從來不是孤芳自賞的樣子,而是當你跌進低谷,四下無援時,還能靠自己撐住,還能自己把自己帶出來。
現在回想起來,那晚雖然痛苦,卻也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夜。也許人生就是這樣,有些經驗再可怕,只要你挺過去,就會變成你身上最堅韌的部分。
如果你也正在規劃一趟一個人的旅行,請一定要記得準備你的「萬一包」。不只是為了應付可能的突發狀況,更是給未來那個在異地、或許會脆弱的你,一點備而不用的勇氣。
願我們都能在喜歡的路上,一邊前行,一邊照顧好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