搶票喵

鐵盤臭豆腐

這家三重的鐵盤臭豆腐《樹仔腳林家臭豆腐》,真的讓我印象深刻。老實說,一開始我對這家店完全沒有興趣,畢竟臭豆腐這種東西對我來說,常常是個「要看心情」的食物。大部分時候,路邊摊的小吃店,臭豆腐對我來說總是有點過於強烈的味道,吃一口就覺得自己進入了一個不可回頭的深坑。但某天,我的朋友分享了一篇帖子,說是《樹仔腳林家臭豆腐》這家店最近爆紅,連網路上都湧入了超過千則的好評,心想不會吧?這麼多人推薦,不去試試看真的對不起自己啊。

title:
網路上也流傳著,這家臭豆腐生意特別火爆,甚至有時候排隊要等半小時之久。這樣的評價讓我更加好奇,什麼樣的臭豆腐可以把台灣這麼多吃貨都吸引過來?於是,我決定親自前往,挑了個下著大雨的日子,打算避開人潮,沒想到還是有不少人前來用餐,還有不少外帶客人。這裡的座位簡單,內部擺設更是讓人想起學生時代,這樣的懷舊感反而讓我對這家店的印象加分不少。

當時走進店裡,看到那些用小學生課桌椅當作座位的設計,心裡不禁一笑,這裡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裝潢,顯得自然又親切,完全不做作,彷彿讓我瞬間回到了小時候,甚至有一點點懷舊。這種簡單卻又充滿人情味的氛圍,讓人一進來就覺得放鬆,不會有任何壓力。這樣的感覺,其實也讓我想起家裡的阿嬤家,每次去她家都是簡單的家常味道,無需華麗的裝潢,只要一家人圍在一起,那就是最好的時光。

店裡的自助醬料區也是一個大加分的地方,你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醬料,辣不辣、酸不酸,完全由你決定。其實,我對辣的食物並不敏感,但這次的經歷讓我有些改觀。那天我特別想試試看是否能忍受一點辣味,所以加了一點辣椒醬,結果完全沒讓我失望。這樣的自由度,讓人覺得像是回到自己家裡,隨心所欲,完全是自己掌控。

說到這裡,我不禁回想起幾年前和朋友一起去某家夜市,當時我們大家都對臭豆腐有些排斥,認為它是那種臭味十足,只有老一輩才愛的食物。那時,我的朋友一直在強調,「臭豆腐如果不臭,怎麼能叫臭豆腐?」當時我完全無法理解,為什麼這麼多朋友會愛臭豆腐,尤其是我自己總覺得它的味道太過強烈,根本無法接受。結果,當時的經驗讓我對臭豆腐保持著一種不感冒的態度。直到這次來到《樹仔腳林家臭豆腐》,這家店的臭豆腐竟然成功地打破了我對它的固有印象,這不僅是一種食物上的突破,還是我對過去認知的一個小小挑戰。

在這裡,我才真正了解,臭豆腐並不一定要有強烈的臭味才是好吃的。這家店的臭豆腐炸得酥脆,外面是金黃的酥皮,咬下去時,會有一種內裡的濕潤感,這樣的口感真的是大大出乎我的意料。而且,這裡的臭豆腐並不像我以前吃過的那樣,臭味刺鼻,反而是帶著一股淡淡的發酵香,這樣的味道反而讓人覺得更有層次,完全不會讓人反感。

另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們用鐵盤來盛放臭豆腐,這樣的設計讓人眼前一亮。鐵盤的使用不僅保溫,也讓臭豆腐的呈現更有特色。這樣的小巧思不禁讓我覺得,食物的呈現不一定要繁華的裝飾,簡單且有特色的搭配其實也能吸引人。那種「鐵盤盛臭豆腐」的畫面,讓我回想起家裡阿嬤做菜的時候,每一道菜都像是精心製作的藝術品,雖然看起來簡單,但卻能打動人心。

再說到他們的炸蛋臭豆腐,這道菜真的讓我對這家店更加喜愛。其實,我本來對於將蛋黃和臭豆腐結合並不抱太高期望,畢竟我以為會是油膩膩的組合,沒想到竟然如此搭配。炸蛋的蛋黃半熟,正好搭配臭豆腐的酥脆口感,兩者互相融合,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滋味。當我把臭豆腐沾上蛋黃,然後咬下一口,整個味覺瞬間被驚豔到,真的完全突破了我對臭豆腐的固有認知。

說到這裡,我不禁想到我以前的朋友小林,他可是臭豆腐的死忠粉絲。每次我們出去吃東西,無論去哪裡,他總會要求點上一份臭豆腐。每當我們抱怨臭豆腐的味道太強烈時,他總是笑著說:「臭豆腐如果不臭,怎麼叫臭豆腐?」這句話當時讓我覺得很無奈,但現在,我似乎也開始理解他的那份執著了。其實,臭豆腐的魅力不僅僅來自於它的臭味,而是它那種獨特的口感,酥脆中帶著濕潤,這樣的口感才是讓人著迷的地方。而當你放開對「臭」的偏見,或許會發現,這是一道可以讓你慢慢品味的美食。

另一道我嘗試的花生米血糕,這道小菜也讓我意外地喜歡上。花生米血糕本來在我的印象中總是那種重口味的小吃,口感略顯厚重。但這家的花生米血糕卻給我一個完全不同的體驗。它的口感Q彈,香菜的味道也不過於強烈,醬汁甜香,吃上一口,讓人不禁想多來幾口。而且最讓我驚訝的是,這道菜的香菜量超級多,這對我來說是個驚喜,因為我一直以來都特別喜歡香菜的味道。

總結來說,《樹仔腳林家臭豆腐》這家店的確有它獨特的魅力。它的臭豆腐炸得酥脆,外表金黃,內裡濕潤,這樣的口感讓人吃了上癮。而且,這家店並沒有做過多的裝潢或浮誇的宣傳,卻憑藉著一份真誠的味道,吸引了眾多食客。我想,這樣的食物就像是老家的味道,沒有過多的修飾,只要真心待人,便能觸動每一顆食客的心。

這次的經歷讓我深刻反思,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對某些食物抱有偏見,認為它們不符合自己的口味,卻忽略了它背後可能蘊藏的驚喜。或許我們應該更開放心胸,去體驗那些看似平凡但充滿故事的食物,就像這次的《樹仔腳林家臭豆腐》,它的臭豆腐雖然不再臭得讓人遠離,但卻是讓我重新發現了臭豆腐的魅力。


讓你輕鬆搶到優惠機票,省下大筆旅費!
別只盯著單一航空網站!使用像 Skyscanner、Google Flights 等比價工具,能快速掃描多家航空和旅遊平台的票價。有些平台還有「價格提醒」功能,票價下跌立刻通知你,搶票不漏接!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機票價格因出發時間而異,避開熱門時段(如連假或旺季),選擇淡季或平日航班,票價往往便宜30%以上!用「彈性日期」搜尋功能,比較不同天數的價格,找到最划算選項。

講到這個,我想到我朋友小米有次為了搶到從台北飛東京的便宜機票,硬是把旅遊時間往前提到一週,結果她省下的錢足足可以多住一晚溫泉旅館,還請我們喝了一頓居酒屋大餐!她說:「早起的鳥兒有便宜機票吃。」那次我們都笑稱她是旅行界的票神。

我自己有次原本計畫12月初出發去北海道,但那時剛好碰上日本賞楓季最後一波,人超多,機票也貴得離譜。我後來改成11月底飛,一張票硬是便宜了五千多,而且人潮少很多,賞楓還沒完全掉光,根本賺到。從那之後我只要規劃旅行,都會先查好一整週的機票價格,看哪天最划算再排假。

一起來搶票吧!
台鐵搶票血淚史
搶台鐵火車票,這事啊……不做不知道,一做嚇一跳!你以為只是點點滑鼠就搞定的事,其實暗藏著各種玄機。我曾經一度以為搶票這種事只是幫公司請假出遊的小煩惱,直到我親身經歷一場跨年返鄉搶票地獄,才深深體會,台鐵搶票根本就是全民運動+心理測驗+網路手速競賽的三合一組合!

演唱會門票到底怎麼搶?
說到「搶演唱會門票」,我相信每個有追星、有熱愛音樂的朋友,應該都曾經感受過那種手心冒汗、心跳加速、屏息倒數、點下進場鍵的瞬間。那一秒,彷彿全世界都安靜了下來,只有手指在鍵盤上飛舞,心中祈禱著:「拜託這次一定要成功!」 我搶票這件事,認真講起來,已經歷十多年了。從高中迷五月天、大學熱愛李宗盛,到後來各種韓團、日團、獨立樂團,甚至連古典樂演出我都搶過票。從剛開始什麼都不懂,每次開賣都被秒殺氣得想摔滑鼠,到現在可以熟練操作多平台多設備,一整套流程像行軍一樣精準。

懂吃,也要懂約人
很多人把吃飯當作生理需求,吃飽就好;也有人覺得吃飯只是消費行為,花錢換餐。但對我來說,吃飯是一場有策略的社交、一種生活風格的展現,甚至是我人生中最自然的一種連結方式。 我每週都會約人吃飯,不是刻意營造什麼人氣形象,而是我真心喜歡透過「一起吃飯」來跟人建立關係。只是,吃久了、約久了,我發現:不是所有人都能約去吃所有餐廳。
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台南美食真的是無敵好吃

讓人每天都像是踏進了美食天堂。可是,說到台南的天氣,真的是又熱又黏,走在路上每一個毛孔都在呼喊「救命」!每次踏進台南,心中總是充滿期待,期待能品嚐到更多美食,但也準備好迎接每一場來自太陽的考驗。即便如此,每一次走進這座城市,我都覺得自己像是進入了一個美食的奇幻世界,而這世界的吸引力,又是如此強大,讓我每次都想要再次踏上這片土地。

看整篇文章
答案一定是芋頭
如果你問我什麼是我最愛的食物,答案一定是芋頭。無論是芋頭餅、芋頭冰淇淋,還是芋頭大福,只要跟芋頭有關,我幾乎是完全沒有抵抗力。每當芋泥季來臨,那些有限的芋頭甜點就像是對我的一場誘惑。這次我要分享的,就是台北一家我發現的超級寶藏店——順成蛋糕。他們每年都會推出芋泥系列的限量甜點,而這一次,我真的是被他們家的芋泥大福深深吸引。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讓我從最愛的芋泥大福說起,這真的是順成蛋糕的必試甜點之一。那一天,我正好在台北的繁忙生活中稍微停下腳步,打算獎勳自己一個小小的犒賞。走進順成蛋糕時,我就感覺到這裡的氛圍與眾不同。店內有一股清新的香氣,總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要停下來,好好品味。

看整篇文章
為什麼24小時都要好好過日子?
捷運三重國小站出來,不要看那個轉角的手搖杯,也不要理會那家雞排的香味,請直接往文化北路走去。大概三分鐘吧,你就會聞到一股來自鍋鏟翻飛的魔力,那不是夢,是現實——你來到了我的羊肉天堂:蔡記炒羊肉。

生意超好
這家店的生意超好,尤其是下午時段,人潮真的是很多,每次去,總是要排上一段時間才能吃到。而店內的員工總是忙進忙出,從揉麵團到包餡,再到烤餅,每個人都在為讓顧客吃到新鮮的胡椒餅而努力。他們的速度超快,卻不會讓人感覺草率,這也是為什麼《龍門胡椒餅》能一直保持如此高人氣的原因之一。
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咖啡,從不懂到無法離開的心情轉變

小時候,我是不怎麼懂得為什麼人會愛喝咖啡的。這不過是杯又苦又難喝的東西,怎麼能在日常生活裡占有一席之地呢?每次看到大人捧著咖啡杯,一邊皺著眉頭,一邊一口接一口地喝,我的心裡總是充滿了疑問:這樣的苦澀是怎麼能喝得下去的呢?而且為了那點提神效果,竟然選擇吞下這麼難喝的液體,真是不知道是怎麼想的。 看整篇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