搶票喵

大腸麵線

大腸麵線

在三重說到大腸麵線,大家腦海裡應該馬上浮現幾家老字號,但有一間開在龍濱路上的大腸麵線攤,總是讓人一吃成主顧,那就是傳說中的「阿嬤的麵線攤」。雖然網路上很多人叫她阿婆、阿桑,不過熟客們都習慣叫她阿嬤,一方面是尊稱,也一方面是這間麵線攤真的有種家的味道。小小的一個攤子,擺在騎樓下,每天早上都會看到阿嬤用她那雙蒼老但熟練的雙手準備今天的食材。

title:
這攤麵線的魅力在哪?光是「一定要加泡菜」這句話,就足以讓人好奇。泡菜搭麵線不是每間店都會有的組合,但在這裡成了靈魂角色。第一次吃到的時候,是朋友阿漢帶去的。那天是夏天,天氣熱到讓人煩躁,他說:「來啦,吃個重口味又清爽的麵線降火氣。」半信半疑跟著去,結果一吃驚為天人。高麗菜泡菜的爽脆酸香,剛好中和麵線的黏滑與大腸的鹹香,完全沒有膩感,反而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。

這家店的位置不算顯眼,從捷運三重國小站走過來大概十分鐘,沿路經過機車行、早餐店、甚至還有幾間五金行,最後才會看到一個低調的騎樓下擺著幾張小桌子,那就是了。早上八點多就開始營業了,三重的在地人很多都是騎機車來吃,因為騎樓下座位少,很快就滿。更何況這家又是開了近四十年的老店,吃的是一種習慣,也是一種情感。

說起阿嬤,她真的很有個性。雖然年紀大了,身體有時不太好會臨時公休,但一有開店,她總是坐在料理台前,眼神炯炯地觀察著每一鍋麵線的狀態。她堅持用自己熬的高湯,不偷工減料,連辣椒醬都是自己煮的,盛裝在一個小玻璃杯裡,看起來就特別有風味。每次跟她聊天,她都會說:「做吃的是良心,要讓人吃得安心、吃得開心。」

這家麵線最特別的除了泡菜之外,還有那大腸的處理方式。不是那種很重鹹很厚滷的味道,而是滷得剛剛好,保留大腸本身的香氣,口感QQ的,不會硬,也不會有腥味。有一次帶表妹小芸來,她本來完全不敢吃大腸,一直覺得那是老人在吃的東西。但那次吃了一口之後,竟然說:「怎麼會這麼好吃?!」接下來一整碗她吃光光,還說下次要帶同事來。

店內的麵線分大中小碗,小碗40元、大碗50元,還有加倍大腸的選項。不管點哪一種,阿嬤都會問:「香菜、九層塔、泡菜要嗎?」這裡的九層塔香氣很重,搭配麵線真的加分不少;香菜則見仁見智,有人避之唯恐不及,有人視為靈魂;泡菜基本上是必加,不然少一味。桌上還放著蒜泥、烏醋與辣椒醬,可以自由加。

回想起第一次自己一個人來買麵線,是某天心情很差,工作被主管罵到懷疑人生,下班後騎車亂晃晃到三重,忽然想到阿漢提過的那間麵線攤,決定給自己一碗熱呼呼的療癒。那次點了一碗大碗的,什麼都加,坐在騎樓下聽著車聲與攤位後傳來的廣播聲,那碗麵線竟然吃得有點感動。阿嬤看到我吃光後對我笑了笑,說:「小伙子,吃完有力氣再繼續拚啦!」那句話簡單卻很有力,像是一種支持,從那天起,只要遇到心情不好的時候,就會跑來吃碗麵線。

後來也帶不少朋友來吃這家,有些人成了常客,有些則被泡菜嚇退。但最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親戚聚會後,姨丈突然說想吃大腸麵線,大家一陣驚訝,因為平常他都是那種只吃高級料理、不碰路邊攤的人。結果他吃了一口之後竟然點頭說:「這個有水準,真的不錯。」那天整車人都笑翻了,因為這是第一次看到他對街邊小吃點頭稱讚。

這家的魅力,除了味道之外,就是那種樸實無華卻溫暖人心的氛圍。阿嬤每次都很熱情地跟客人聊天,偶爾還會碎念:「今天這天氣不吃熱湯怎麼行?」也會叮嚀小朋友不要碰熱湯,有種社區媽媽的感覺。這樣的互動,現在越來越少見了,尤其在都市裡,每個人都忙忙碌碌,能有這樣一個小小的角落可以停下來喘口氣,真的很珍貴。

有幾次假日太晚去就撲空了,因為賣完就收,也因為阿嬤身體狀況不太穩定,有時會突然休息。後來聽熟客說,其實阿嬤已經有想退休的念頭,只是放心不下這些熟面孔與這個攤子。聽到這個消息的那天,有種莫名的哀傷湧上心頭。總覺得有些味道,是城市的記憶,一旦不見,就難以復刻。

也許有一天,這間麵線攤會默默地消失在騎樓下,就像很多老店一樣。但在那之前,還是會努力多吃幾次,多帶幾個朋友來,也讓更多人知道,原來一碗簡單的大腸麵線,也可以這麼感動人心。如果哪天真的收攤了,至少這段記憶會留在心裡,那些人情味、那些笑聲、那些泡菜的酸香,都是屬於三重的味道,也是人生中難得的片段回憶。


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 
 請點這裡繼續看更多內容

 最後更新時間 2025-09-01 要更新請點這裡